皇帝豆(余清日)

🔸無農藥、無化肥種植,通過有機驗證
🔸剝殼皇帝豆,大姊們趕在週六集貨日前一天剝豆莢、裝袋,新鮮、飽滿!
🔸1包約180克,煮湯、炒菜都很適合!
高雄梓官/余稼莊農場/余清日 雄青!來自梓官余稼莊有機農場的剝殼皇帝豆
NT$65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余大哥的菜吃起來特別新鮮,吃得到蔬菜的天然味道……而且可以放一個禮拜都沒有爛掉!」很多客人吃了余清日大哥的蔬菜,會很開心地跟我們回饋。雖然我們真的不建議大家葉菜放這麼久才吃……新鮮吃更好吃且營養滿載!

農友余清日已經70多歲,總是話很少,當我們稱讚他的菜有多好吃,他就會露出靦腆的笑,也忍不住小小驕傲一下。傳承了父親友善耕作的方式,無農藥、無化肥,超過30年的堅持,每年隨著季節轉換、露天種植2、30種葉菜和根莖類,少部分用隧道式網室防蟲、防鳥,最怕的就是連續雨日加高溫,葉菜容易有病蟲害,田地泥濘也無法種植,真的是看天吃飯。

余大哥的菜又美又好吃,是因為每天都和余大嫂一起到菜園看顧,看到雜草就人工除草,時時關注蔬菜的生長狀態,少數有坑洞的葉菜,是因為防不了蝸牛的貪吃,這樣的用心,才能種出其他農友也稱讚的優質蔬菜。

余大哥正在逐步將有機種植技術傳承給孫子俊佑,看他們採收時,在大太陽下的田區插上大陽傘,坐在小凳子上,一株一株採收、把瑕疵的部分挑掉,再整整齊齊地排放進籃子裡,一邊把土裡的雜草拔除,真的很辛苦!很慶幸我們有這麼健康又美味的蔬菜可以吃!

有機驗證連結:https://epv.afa.gov.tw/Home/FarmDetail/4007

※有機蔬菜健康強壯,冷藏保存4-5天沒問題喔!


(以下報導收錄於 蔬果良食 產地故事)

用「好勝心」栽培的有機蔬菜──余清日

人家說我的菜種得那麼漂亮,一定不是有機的、去拿人家的。

越這樣說,我就越要挑戰難種的,種他們種不好的,種給人家看!

──高雄 梓官區 余稼莊農場 余清日

來去產地走走!看看余清日的余稼莊農場

說到梓官是南部重要的蔬菜產地,很多人不知道。
但說到梓官區重要的漁港──蚵子寮的觀光魚市場,關於漁獲的拍賣、市場販售烏魚、土魠各種漁獲的鮮味記憶就會浮現。

梓官可能是少數兼具農村討海和務農性格的聚落,無論是乘浪找漁場、彎腰種栽仔(菜苗),要祈求漁獲和農產豐收過好年,大大小小的廟宇就要回應討海人和莊稼人祈願。

梓官除了海味,空氣混雜著肥料的氣味,這樣和天直接對弈的蔬菜田區平坦且赤裸裸的,高雄的豔陽像是鎂光燈打在棋局上烘烤,葉菜小兵一直在進化、翻新、選拔品種,耐熱或耐旱的十字花科作物,會試探性地上陣,再敗陣,換上經典葉菜,以兼作、輪種、種植量、淹灌、施肥,挑出那些捱過病害、蟲害、艷陽的鮮嫩葉菜。

關於余清日──梓官大舍甲 余稼莊農場的二代目

「雨不會下在這。」

老經驗的余清日大哥指著湧來的一片烏雲說。
看起來是要下雷陣雨了。
「只有10%的機會會下在這裡,如果是風帶著水氣,北會落在阿蓮、燕巢一帶,要不然就是南邊的楠梓。」

此時此刻,余大哥宛如梓官諸葛亮,很帥、很厲害。
平常我其實不太知道怎麼和余大哥對話,他神情就是一號表情(沒有表情),兩眼會瞪著前方空氣(好像在思考什麼),有時候我會提到某菜被客人反應比較苦。

我會不太能判斷余大哥會不會受傷、生氣、無奈,究竟那一團空氣的究竟是什麼?
就是那麼酷,他可能會沉默,下一秒打開來火腿蛋餅盒開始吃起來。


他用Line打給我通話後,永遠不會是他掛電話,我會「喂?喂?余大哥還在嗎?」說半天,才確認他已經遠離話筒,就是那麼酷。
很罕見的,他會傳個訊息說:「帥哥 這禮拜沒有芹菜」我很開心,開心的是大哥不習慣打字,還特地來通知,很甘心,那麼不習慣打字,「帥哥」還是有key上去。

如果你(或是孩子)是出生於2000年後,中午吃的營養午餐蔬菜,很可能就來自梓官。梓官蔬菜專區占地約350公頃,葉菜佔了其中80公頃。
蔬果良食店內的葉菜,就來自梓官大舍甲的余清日大哥。余清日的爸爸「余水林」就改為有機種植,種植20~30種蔬菜,成為那1/80不使用農藥和化肥的產地。

「那是教授在吃的菜啦!」是20多年前投入有機生產,路過的農人對他們的調侃。就連輔導有機栽種的講師,在講座上都會對台下投入有機種植的生產者澆冷水,三到五年的投入還沒辦法回收,作物沒有收成的噩夢。

余家在沒有業師輔導、可用資材還沒研發的先驅年代,就這樣走過來了。余大哥從小跟著爸爸務農,年輕時全台跑透透做工程,最後回到梓官──接起余稼莊的有機事業,成為二代目,動員整個家族網絡一起種植、理貨和在市集銷售。

蟲鳥四伏也要守護好吃蔬菜:田區裡的城池攻防戰

沿著台17往北,跨過典寶溪,是大大小小紅黃藍陽傘錯落的田區,一直綿延下去,那種市場會看到的超大陽傘,底部是像大戟的形狀,隨著採收範圍移動、拔起、移動2~3米,再深深插進土裡,像是移動棋子一樣,一格一格緩慢前進。

這算是靠海又是典寶溪沖積的砂壤土,抓一把土就是鬆散的細沙,一澆上水,先是積成小水漥,但很快的水就下滲了,這是不斷翻耕、曝曬的土壤。種植前須要讓土壤曝曬滅菌,也需要淹過水,一直以來都沒搞清楚為什麼需要淹水?
直到12月13日到田區找余大哥,看到他在田邊走來走去,突然像看到什麼,突手伸進灌了水的泥田裡,撈呀撈就抓到疑似像是蟋蟀的蟲,往田埂一丟還要踩死了才放心。他說那是「土蟲,和你說了也不懂!」(每次就這樣說)

後來知道他口中的「土蟲」就是「度比仔」(台灣螻蛄)!帶著雙鉗的前腳很擅長在土裡穿洞,也吃農作的嫩莖、土裡的小昆蟲,像種植葉菜這種不斷翻耕的土壤,鬆鬆的很適合它生活,特別是沒有農藥。晝伏夜出,在黃昏時刻還會嗶嗶嗶叫!(叫聲如下:螻蛄鳴叫)

人家培養土壤的果農喜歡蚯蚓,余大哥不喜歡。種植葉菜,會在土裡鑽來鑽去的生物都會傷到根系,葉菜的根不旺,吸收肥力和找水的能力就差,根系比較像是蔬菜的嘴吧(我想像,就像一堆蟲蛀掉牙齒的感覺很差,蔬菜的胃口也不好)。

收成的時期比較像是步兵主動出擊,陽傘、小椅凳、收音機、香蕉刀、桶子、菜籃,一格一格推進。看著余大哥、大嫂在陽傘下面,一邊割菜,挑掉萎黃與蟲咬的敗葉,還要拔草、挑出蝸牛。「沒辦法,不除它們,菜就被吃光光。」我們吃到的葉菜,上面細看會有小孔洞,就來自它們。

收成後遍地NG的葉菜黃葉,偶爾看到一小坨被「料理」過的蝸牛屍體,背景音是傘下吃電池的隨身Radio,還在議論時事。菜橫遍野,看起來就像大戰後的畫面。

這些得病的壞葉回頭還要撿起來,集中處裡。否則病原菌還在,打入土裡會造成環境上的汙染,影響下一期作物。

但背後還是有余大哥柔軟的一面,不特別圍高網,是不希望鳥被纏繞,所以僅使用隧道式的簡易網室,為什麼需要圍網呢?因為在葉菜還是幼苗的時候,八哥特別會來啄菜心嫩芽,不只余大哥頭痛,相關葉菜的種植者也都很頭痛,有時候八哥不見得是要填飽肚子,也有單純啄來玩(和猴子會去翻放山雞的飼料、拔水管一樣)!
於是戰地的防禦工事就是使用隧道網室。

另外點著「大貢香」,掛著砲,燒個10~15分鐘就「碰───!」的一響,看下面這一串大概可以炸個4~5小時,就是簡易阿姆斯特朗旋風噴射阿姆斯特朗砲(如下圖),或是用田區插著會ㄉㄨㄞ來ㄉㄨㄞ去的金屬條,上頭綁著趴踢彩帶,隨風在太陽下閃爍飄揚。說實在話,鳥兒是A區飛到B區,B區再回A區,無止盡的戰役。儘管又氣又無奈,余大哥還是說,他印象深刻的就是「還看得到環頸雉」,可愛的嬌客,他對鳥類比蝸牛有愛!

這都是不用藥的代價和收穫,守住我們要吃的,就要這麼拼命的和其他生物搶食。但也因為無藥,所以有機會看到周遭成為健康棲地的潛力。

翠綠硬挺到「失氣」──葉菜保期排行榜

在蔬果良食,目前應該都有機會吃到:又大又嫩的菠菜、還在念小學的菠菜「小菠菜」、完全和菠菜不相干的間諜菠菜「甜菠菜」、火鍋好夥伴「茼蒿」、小芥蘭、油菜花、蜜雪兒白菜(短暫出現的)、沙拉白菜、高腳奶油白菜(比較好照顧但是銷售不好的)、矮腳奶油白菜、蘿蔓(短暫出現)、甜蘿蔓、福山萵苣、刈菜(余大哥和大嫂最愛的氣味)、拿出來超級香的A菜、非常野的龍葵(黑甜仔)、高麗菜、青蔥、茴香、芫荽….等等,大家和蔬果良食一起從去年10月吃到今年3月的葉菜,說實在話,我也是10月開始學會認得這些菜。

客人最常問的就是,菜可以冰多久,怎麼保存?

用余大哥的話,他說冰多久會「失氣」(台語)。聽起來有點像是斷氣、失去氣息的感覺。真的去田區看,採收後還會像洗髮乳廣告一樣,葉菜的頭髮還能甩來甩去(閃亮亮的),但放了越來越久葉菜就會像是武俠劇快要斷氣的俠客,氣若游絲,越來越軟趴趴、萎靡,失去彩度,基本上就是搶時間進入冷藏,但目前收到的回饋是,余大哥的葉菜比一般外面買的菜,還要耐放很多~(不知道大家是都放了奪~~久?)


也有顧客詢問我們怎麼保鮮?

大原則:維持1~6度C之間,葉菜存放怕直接吹冷風,怕直接貼風口凍傷、怕水氣積存爛葉,一般來說就是用紙包住葉菜擋冷風,又能吸濕保冷最佳。店內就會選用有空洞的蔬菜袋來裝葉菜,盡量遠離風口(或是存放在管冷的冰箱內),菜市場因為就搶在短時間販售完,還能裸賣。

平實中肯的Chatgpt的回答,問到葉菜種類就得請余大哥回答。

以下是余大哥的排序,但我們就不透漏可以冷藏多久,而是給個順序讓你買菜時知道可以先料理什麼,什麼可以再放一下,以下由耐放到不耐放派列:

  1. 高麗菜是保存冠軍,這應該大家都很有經驗,不特別列出能放多久。
  2. 青花筍(青花菜)、白花椰(綠花椰除外,很容易黃化)
  3. 甜菠菜,應該稱之台灣番杏,原來就是耐熱濱海野菜。葉片有小絨毛,摸起來偏向紙質、厚實。余大哥說五年前,台北知名餐廳使用野菜入菜,本來默默無名,一時蔚為風潮。市場敏感度高的種苗商那時漫天喊價,余大哥經歷了這一波漲跌,讓甜菠菜成為固定種植品項。
  4. 萵苣科 葉菜:如甜蘿蔓、福山萵苣、A菜(大陸妹,希望以後大家記著就是福山萵苣,不欲特別標註說明了)。
  5. 白菜類(高腳奶油白菜、矮腳奶油白菜、沙拉白菜…)
  6. 小芥蘭。最意外的就是小芥蘭,本來以為葉片厚實耐放,但余大哥說很這很快就失氣了。買到小芥蘭,就先煮小芥蘭就對啦!

跟著消費者口味走的種植表,一週一收──最新鮮

生產者種植作物都是計畫生產,每一株葉菜有背後有粉絲,才會從種籽或小苗種在園區內。不同科的蔬菜輪替種植,有助於減少病害、蟲害和維持土壤肥力,這大概是生產者的經驗。但是種植什麼呢?真的會照著消費者的口味跑。

2022年9月拜訪,看到一堆被拔掉的皇宮菜在田區角落,就因為消費者不愛,重新拿來做堆肥。

一行一行隔一週種植,能夠維持每一週葉菜不會過老,也不致於太幼嫩。一週採收一次,每一樣作物生長週期算得準準的,臨時要加開供貨也沒得收(所以除非是盤商調度不同生產單位,否則單一生產者很難天天出貨,不經濟,也會打亂生長和出貨節奏)。這樣每週調控生長期,維持每一週採收、售完,大家拿到的葉菜才會最新鮮!

吃養生,找到適合葉菜的料理方法

余清日和大嫂一邊收刈菜一邊說,喜歡吃味道種一點的菜,像正在收成的這個,年輕人不愛吃,但比較有滋味。一邊說:

消費者對於會黏黏的菜,他們不愛吃。那種菜很營養,都不吃。那東西很奇怪,越難吃的營養越好。

我常常跟消費者說,不要常要吃好吃的,越好吃的菜就是肥料放越多。愛吃有機的也喜歡挑漂亮的,若是有蟲咬的,他們也不要。但是要吃菜不要想要吃太好吃的。我自己在賣,就跟人家這麼說。不好吃,但吃有養生的。

余家人的好滋味:刈菜料理

「我都川燙起來炒,川燙就是讓骨比較快熟,不要炒太久,炒太久菜會變色,會反澀,不好吃。川燙起來比較新鮮,燙過再炒,有的也會勾芡,買魩仔魚來煮湯。」

寫在在2023年3月一點農事兩三事
去年2022年起,余清日大哥開始製作鳳梨酵素當作液肥(其他賣鳳梨的農友推薦),用鳳梨皮加上糖蜜發酵半年。在淹灌田區時一起入肥。
幾個月下來,對付蟲害的方式,一樣是費洛蒙誘捕器、黏蟲紙、蘇力菌。對於龜神(台語),就是蚜蟲,莫可奈何,曾經在週間就來電,小芥蘭太多龜神就不出貨了。

到了2023年2月,余大哥分享他掌握到一點種植白蘿蔔的技巧了。白蘿蔔很需要水又要排水好的砂質土地,重點是溫度不能高,這在高屏地區很考驗,溫度降下來的時間太短。
余大哥向我們做過市場調查,在苦惱要種植高腳奶油白菜還是矮腳奶油白菜,一個好照顧卻銷量差,一個不太好顧、銷量卻很好,時時刻刻在捉摸消費者的需要。

以下是2022-2023年正要過農曆年之際。余稼莊的魔幻時刻,田間小路兩旁是平壤,穿插幾處工寮點著白熾燈,生產者將收成的葉菜入冷藏庫,忙進忙出。

余家七、八位成員正趕著理貨,而那一陣子,因應家中的大變故,一邊要處理事情,又不能停下農事,很勉強的將葉菜一籃籃交到我們手中。大嫂說,真的累,快要虛脫了,以「週」在軋作物收成的節奏,人就得種在田地裡,哪裡都不能遠去。珍惜來自余稼莊的菜菜,那加了余大哥的自信和一點好勝心。

規格說明

一包(夾鏈袋裝),160±10克。

運送方式

冷藏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