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了天然日照及土壤養分,口感脆且厚實,
不只口感佳,色澤新鮮多元,兼具視覺和味覺饗宴,配上沙拉淋醬,上班或是在家,都能簡易清爽就上桌,滿足纖維攝取!
✅食用提醒
●飲用水+冰塊,整株冰鎮3~5分鐘可增加脆度(改善葉子萎捲)。冰水加點檸檬片,更能加入檸檬清香~
●避免苦味,可以去莖部(莖部乳狀液會帶來苦味),用散葉清洗後再食用!
✅保鮮期
5度C冷藏佳,避免冰箱冷風直吹,冷藏可保存7~10日
✅產地:高雄旗山/嘉田農作
✅有機驗證點擊查閱
有機生菜非常難找,尤其是本土的土耕生菜更是少之又少。在前一份工作服務時,曾想控制飲食,連續幾個月實施靠著潛艇堡或沙拉盒取代得匆忙進食的晚餐,卻疏忽可能會有農藥殘留的問題(我的心思全在換算醬汁與熱量的組合啊)。
來到高雄,嘉田大概就是我最理想能託付終身的對象>////<!
下面的影片來自嘉田農作,可以快速看到大家手中生菜盒的生長環境、設施、農場夥伴。
從製造業國外業務轉入農業七年,起心動念,是受到台灣原味 吳美貌老師的啟發(原本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擔任副研究員),先是在新北市學習,回高雄務農,問了親戚的田地能不能租借,就真的把自己種回來了,在旗山土地上長出根系,體會、品嘗有機栽種的果實,拉著家人一起慢慢深耕。
在我們接觸的生產者,智謙是那種受前輩點亮投入農耕的農一代。在農場很常看到他帶漁夫帽,有時候鼻子過敏會吸一下鼻子,思考的時候會突然瞪大眼睛。
他很謹慎,農場開放給投入農事的朋友來打工換宿,時常也會結合理念相同的店家舉辦公益企劃。其他媒體採訪或是參觀約訪,嘉田一概婉拒,「還有好多難題要學習,想專心投入生產,做好一件事」是智謙的想法。在眼前的他很低調,但在踏入社會前,沒想到是個玩團、上過春吶演出酷酷集團成員。
下一首,歡迎蕃薯康樂隊帶來的〈憨人〉~
今年1月位在高雄旗山、旗尾山腳的嘉田農作,辦了一場線上音樂會(小益愛唱歌的8週年企劃(連結),睽違X年沒有一起演出的的小益和嘉田場長智謙,在宛如花園般的生菜田,回顧了那時候五月天還沒很紅、熱血青春的年代,蕃薯康樂隊的年代,演出40分鐘,交織彈唱說了樂團與兩人的人生故事。
每一天開車來農場的路上,就在想是不是做到今天就好了(千萬別~~)
智謙多次開場就說這句玩笑話…一邊就會苦惱要種植什麼新作物。
下午三點左右,我們店門口,會開進來一台銀色箱型車,放滿一籃籃的生菜,真的就是產地直送,住在鄰近產地的高雄,很幸福。
過年前看到智謙配送,看起來要虛脫了,整地、溫室翻修、種植新作物、採收、清園、夾番茄藤…再做到維持客戶服務和親自配送,做到經營品牌、自產自銷,時間與體力都是大考驗,也真的是對品質很堅持(濃濃日本職人精神)。
從育苗直到消費者手中都是智謙場長和夥伴們一把抓(從透明包裝袋的反射都好像能看得到智謙在看著自己!?)。最近,他在思考包裝袋材質會不會影響生菜顯色、清晰度的問題…
一開始見到嘉田,就覺得他們很酷(第一次見面,就是高舉右手~嘿!我是嘉田!),智謙會很細心的叮嚀我們生菜袋要怎麼擺,怎麼避免凍傷、詢問生菜袋的材質,頻繁詢問客人回饋。到農場看到他們的分工和日程計畫表,就是知道是個很謹慎、細膩的人。
嘉田用台語發音,會接近Garden花園,德文就是Garten。會希望自己以照顧自己花園的心態來務農。農夫在生產和生活之間有一個平衡。
也提醒自己,所有的田地或土地,都是大家的田。就是公共財,我們只是使用maybe數十年的時間,之後我們還是得交給下一棒或是下一代的人,如果大家都可以把它當成大家的田,不是自己私有的田來照顧,我們覺得這樣子的田地或是農業生產,它才會永續健康。
聽到嘉田這麼說,土壤、土地、各種棲息在土壤的生物會很開心吧!下來做人體衝浪會一路沖到旗尾山下吧~
說是用盡氣力也不對,因為還地於河、還地於山林是最好的復育,但是在維持生產好吃的作物(玉米、番茄、芭蕉、葉菜),一不留意就會是對土地的無盡提取。以照顧土地的心態,抓住平衡就會是嘉田很大的挑戰。
將耕作當作是孕育土壤的一種方法,無論是自然農法或是更嚴謹的有機耕作範疇,很看重永續性,讓健康土壤維持多樣生物棲地、維持地力、重視環境平衡,不僅只是不用農藥與化學肥料而已。智謙很有意識在家族的土地上實踐這件事,也很用心紀錄。
通常生產這件事就讓人虛累累了。下面的紀錄很精彩,由其是以營運品牌持續維持穩定生產的事業體,很能感受到嘉田的用心和誠意
儘管是通過驗證單位核發有機標章的農場,還是有可能會有高強度耕作造成土壤地力喪失,把土地種壞的情形。不同植物在攝取土地的微量元素不同、營養源不同,兼作、輪作,適當休耕是很重要的一環。
看到嘉田這樣的土地,會讓人很興奮呀!即使是有機栽種,很容易因為犁耕(大機具翻土)、高密度種植讓土壤體質變得澆薄和破碎,會榨光土壤內的有機質,讓流沙一般乘著有機肥與水,一次All-in,很快的也會流瀉殆盡。
我們的目標,要看到植物的根能夠又深又綿密的在土壤築城地下宮殿,各種生物能在根圈旁的孔隙中形成生產聚落,像是嘉田記錄中的土壤,全球的良性土壤全面惡化,改善土壤也已經是迫切需要的全球發展目標(SDGs 15)。
補充:在我們吃過的楊安和棗子園的土壤就是很經典的,休養生息數十年的沃土<園內果實、殘枝、樹葉堆肥>,透水卻又黏膩黝黑的土壤(腐植質多)
每一週都會更新生菜袋內的組合,紅奶油萵苣、芝麻葉嫩葉、綠火焰萵苣、綠皺葉萵苣、綠橡木萵苣、捲葉…包裝上寫得精簡,因為每一週都在更新,就是讓固定每週吃到生菜的粉絲,有新的口感x視覺x甜度的搭配,從數百位練習生中挑選出來的組合。
我們試了上百種品種,種子不知道花了多少錢去,好幾萬塊,可能上十萬我看都有,就是買各式各樣不同的種子去測。最後就是這數十種葉菜,每週配五種,想給客人每一週不同的口感和視覺組合。
例如配上紅奶油萵苣要那沉著的紫色,搭配綠火焰菜捲曲膨鬆的口感,紅火焰又脆,考量甜度、風味(蔬菜味道),甚至有美國來的混合種,一次長出不同品種的萵苣類mix在一起。對於固定吃生菜的朋友,通常老早就會是嘉田的訂閱戶,所以來蔬果良食認識嘉田產品的客人,第一個會好奇生菜袋內的種類、需不需要洗淨、會不會苦,提出各種疑問。嘉田已經有〈享用一盤好生菜〉~〈溫莎拉特輯(生菜也要暖暖的吃)〉全攻略。
一個重點:最佳賞味期7日內,食用前洗淨、瀝乾、摘莖下的基部(去苦味)、手撕,完成!(關於手撕:多數的說法是,避免使用刀子沾染腥味或鐵味,但沒查到到底為什麼。我持保留態度,但手撕真的很爽快!)
◆蔬果良食客人的調理方法:
1. 拌一點橄欖油,就直接吃(完全吃蔬菜原味,嘉田的生菜口感和風味有層次,推薦!)
2. 加入一點巴薩米可醋。
3. 如果是生菜新手,但偶爾上班午餐、早餐想要簡單吃,使用我們店內販售的義式沙拉醬,就是清爽、攝取纖維和蔬菜營養的即食料理。
Foodturama小怪獸工作室的德國主廚Silvan手工調製的義式沙拉醬:芥花油、橄欖油、白酒醋、檸檬汁、大蒜、黃芥末、蜂蜜、義大利綜合香料、鹽、胡椒。
4. 不喜歡偏酸的味道,胡麻醬也是不錯的選擇。(不過,要吃生菜就是想細細品嘗蔬菜的味道、鮮脆的口感,胡麻醬的味道比較濃郁,熱量也會比較高喔~)
※看到漂亮的生菜,是因為蟲子沒那愛吃萵苣,反而會專攻十字花科類,有機土耕也能種植出如花一般的生菜。嘉田的生菜,採用以色列滴灌,不會有噴灑濺起來的泥水,都是原株收成,不過水就直接裝袋。
嘉田的生菜組合內,多是葉萵苣類(皺葉、立葉、葉用),這種萵苣的β-胡蘿蔔素含量,是美生菜(結球萵苣)的10倍之多。比起結球萵苣的維生素C、鉀、鈣有2倍以上之距,是營養均衡的蔬菜類。
萵苣類最舒服的環境大概就落在20度上下,在高雄地區越往夏季,就容易出現高熱的情形,這會讓萵苣以為要過季,要加速釋放訊息要植物趕快生長、邁入開花的階段(抽苔),在莖部的基部會有乳白色的汁液(帶有倍半萜內酯(Sesquiterpene lactones)」化合物,那就是食用上的苦味來源。
嘉田建議怕苦的食用者可以摘掉,或是你可以用冰水浸洗一下葉片也能改善苦味的狀況,對於葉菜原味(不是小麥草的青草味),而是複合性的蔬菜風味,微微的苦味,就帶有豐富酵素與酚類物質,也能降低口中異味(尤其是大蒜味),提高清爽和味覺的清晰度,吃生菜的清爽感(來源:健康資訊網),原來其來有自,很奇妙!
對於苦,很可能真的因人而異。保守一點來說,每個人的味覺敏銳度和基因很有關係,已有相關研究找出讓蔬菜嚐起來苦的基因,或是那些味覺特別敏銳與敏感,有一大部分是天生基因的差異。簡而言之(也太簡!)具有一對PAV變體的人,和只具備一個PAV搭配AVI的組合,或是具一對AVI變體的人,有一定程度的苦味感受的落差,這大概區隔了會吃苦瓜派和打死不吃苦瓜的兩群人。
美國肯塔基大學(University of Kentucky)醫學院研究員珍妮花‧史密夫(Jennifer L. Smith)博士,在美國心臟協會2019年的科學會議上發表研究指,平均年齡為52歲的參加者共175人,參加者共同點是有兩個或以上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他們會完成問卷,回答每天吃了哪些蔬菜。
研究員更會為他們繪製基因圖譜,觀察他們體內「TAS2R38」的味覺基因,其中含有AVI亞型的人在吃菜中的某些化學物質時(如苯硫脲)不會嚐到苦味,而含有一個AVI亞型和一個PAV變異的人則會感到苦味,有兩個PAV的人則指特別苦。
資料引用:【食得有營】討厭蔬菜有遺傳?美專家發現特殊味覺基因,令人食菜感到有苦味。(2019Medical Inspire)
相關研究,其實更多著墨在,這些基因會不會造成這樣的群體,產生不一樣的飲食需求和習慣,間接造成生理健康的影響(鈉攝取、蔬菜攝取與BMI、心血管疾病)。所幸,多數研究指出關於吃什麼這件事情和原生家庭怎麼教育飲食比較有關係,味覺敏感型的人確實對於具有苦味的蔬菜攝取偏低,但也沒有表現出對於鈉、飽和脂肪或糖的有更多的攝取。
我一定是非味覺敏銳的那一群苦瓜派,但我們收到客人來訊,吃到余清日大哥的茼蒿,有小時候才能吃到的「甜甜的味道」,顯然我們的客人中一定有屬於味覺敏銳的那群。這樣吃到原型的食物,一定能嚐到更有層次的味道。
我想說嘉田的生菜,是很照顧土壤的園區。高雄農改場的研究員就指出,每一個地區的營養譜其實會不一樣,作物會記憶這樣的營養譜長成不一樣的模樣,這也意味著每一株作物都獨一無二,在哪裡生產,就有那一地的風土、土壤營養、微氣候的味道。土耕生菜的風味強烈,不太可能吃不到菜味,但絕對不會是倚賴速效肥、快速膨大,軟爛沒有味道的模樣。
多層次的風味是充分日照,健壯根系和葉片行光合作用的成就,偶爾在煮熟的葉菜中,兼著一餐、兩餐搭配生菜,讓新鮮的原味,感受鮮脆、從食物本身攝取水分的感覺,是簡單生活的經典輕食,它足夠簡單(手撕、淋上自己喜歡的醬汁),風味卻又豐富有趣,一定找得到你喜愛搭配的食材。
讓帶有職人精神,很純粹投入種植的智謙,給你能放心信賴的生菜。在島國南方還是能挑選出適口性好、不會過度濃郁的生菜組合,從自己育苗、選擇品種就下了五年以上的功夫。
在高屏地區很幸福,隨時就能享用嘉田的生菜,有充足日曬與健康土壤環境,不使用化肥和農藥,生食真的會變得很安心。如果對於不會說話的土壤,嘉田一群人願意這樣不斷流汗育土、保種、育苗、看顧土壤,當作是整個自然資產用心對待;你的消費、推薦,以及和家人一起認識這段故事、這個人,這段過程就會變得非常有價值,也會是產地到餐桌的一種運動。
人生嘛,有時候求的是一種理想和夢想。這是一種夢想吧,看到別人吃得開心,笑咪咪地又健康,我們就很欣慰呀。
智謙媽媽
產地: 旗山 旗尾山下&手巾寮
生產者:嘉田農作 黃智謙 以及農場夥伴們
嘉田農作官網:https://garten.tw/
最後附上我們第一次拜訪與嘉田初識的紀錄,正值2022.11月的時候,也正是中部以南小番茄碰上病毒瘋欉的時候,被農委會列為天然災害,面對氣候的變遷,農業產沒有SOP。
延伸閱讀:
吃生菜比煮過的菜更健康? @ 食力foodNEXT‧食事求實的知識頻道
100克盒裝/200克袋裝
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