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在鳥松,從小在農村長大,童年與農村密不可分。後來離鄉投入金融業,生活模式徹底改變。這一代人見證了台灣邁入工商社會的迅速變遷,離農、離土、離鄉成為共同的生命記憶。隨著生活與自然環境的距離越來越遠,栽種植物彷彿成為這一代人對童年環境的召喚——有小陽台就種小植栽,在屋頂就擺盆景,有小前庭就栽果樹與花草。這是一個親眼目睹地景劇變的世代,離自然愈遠,也越渴求。
在金融業的邱大哥也不例外,他對藥用植物特別熱愛。他利用工作之餘到社區大學學習,因緣際會接觸到自然農法,深深認同這種兼顧生態與生活的生產理念。2016年,他開始在自家田地上用一、二分地嘗試耕作,另外利用既有的溼地做淨化池,引曹公圳的水(鳥松段還位處進水口不遠),是優質灌溉水源。
這170年餘的水脈,至今還供應1/2的灌溉區,涵蓋大樹區、大寮區、鳥松區、楠梓區、 鼓山區、三民區(仁武與左營區因應開發已斷),而這一股水得來不易,想像一群市民圍著地方首長曹謹,東拉西扯談捷運線應該怎麼畫、經過誰家,畢竟那是個因為水利需求、畜產需求、漳泉相異、族群(原民與移民)土地需求就地武裝的年代,水圳怎麼走,就宛如都市計畫,讓新興聚落與市鎮開枝散葉。水利就是臍帶,餵養高雄的世世代代,也是將近兩百年前,最是傑出的設計人循著風水地理所做的設計。讓都市的肌理,層層疊疊,鑿刻出不同時代的紋理。在台北瑠公圳、新北後村圳,彰化八堡圳、高雄曹公圳,都隨都市擴張斷流或僅剩文化資產身分留存,持續提供灌溉功能的曹公圳、八堡圳、葫蘆墩圳等,不僅是活水,也是兼具開闊與延續我們有限生命的精神水源。
來自邱大哥的話:
2006年,聽聞蓮霧不怕浸水,心想剛好解圍位在鳥松逢雨必淹的坔埔區農地狀況,開始了「種蓮霧負債務」的農業之旅。2016年,遇見鄰田淑娟,介紹不噴藥、不施肥的自然農法,當時父親下最後警告,若再沒收成就要請怪手剷平蓮霧園,此時鳳山社大出現,為我招募蓮霧穀東及水稻穀東,讓自己可以繼續安心耕作。第一年的蓮霧,徹底地打擊自己,收成僅原預計二十分之一的量,心想著該如何對三十位穀東交代,沒想到穀東卻反過來鼓勵自己,期間父親因故辭世,原一分六大的水稻田,接手變成一甲八分七,變成十倍,皆使用不施肥,不噴藥的自然農法耕作,有人覺得我是不是病了?如果做的事,對土地、環境、大自然與消費者健康都是好的,那一輩子就值得瘋一次。
即將走入十個年頭,鳥松的田區以秀明農法產出的「女兒米」、「金童米」養護濕地環境。邱耀鐘最初因對藥用植物有濃厚興趣,在社區大學跟隨老師學習青草藥課程,同時參加社大的友善農耕系列課程。後來,青草藥課程老師退休,將各式各樣栽培的藥用植物交由邱耀鐘承接。於是,他在鳥松水田區外的山上坔埔經營起一片藥用植物園,並以自然農法栽種蓮霧。
他也逐漸從社區大學的學員轉變為講師,以坔埔的植物園為教室,持續開設青草研究、土地灶事、友善耕作的課程。這吸引了一群各具特長又對土地充滿熱情的市民,投入復耕水稻、甘蔗的行動,他們便是土牛稻陣行(簡稱土牛隊)。
現在在蔬果良食,也能一起採購我們高雄的好米,也邀請大家一起守護高雄的活水水圳與良田。(加入土牛隊)
一包,2kg。
本批次2025. 2.25製造,效期2025.11.25。
常溫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