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海菜

🔹來自澎湖的海岸綠藻,薄如綠紗,口感柔嫩,帶有淡淡海洋鮮味
🔹富含維生素A(β-胡蘿蔔素)、葉酸,高膳食纖維
🔹潔淨、無砂、無泥,一退冰就能開煮
🔹適合料理:海菜煎蛋、海菜魩仔魚湯、海菜豆腐味噌湯、煮粥、湯麵等
澎湖直送!薄如綠紗,口感柔嫩,營養健康
NT$100
商品編號:
供貨狀況: 尚有庫存

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

加入最愛
商品介紹

「礁膜」(Monostroma nitidum Wittrock)俗稱青海菜、青仔菜、鵝仔菜,最常聽到的名字就是澎湖海菜,也就是餐廳點的「海菜魩仔魚湯」,那和魩仔魚共舞的綠黃色絲緞。礁膜僅有一層細胞,柔軟的膜片藻體,一入口就像魩仔魚的綠薄紗,卻能點綴一碗海裡的鮮味,一點藻類特有的香氣。

照片來源:澎湖農會

 

生長環境

 

礁膜屬於海岸綠藻,在台灣東海岸、澎湖潮間帶上部靜水區,或是風浪較小的礁岩上。因為海菜非常的薄、脆,大浪捲來往往就會破損。質地光滑柔軟,邊飾自帶波浪、皺褶,若沒有破碎,可以長到15公分高,微微搖曳。

若在雨水豐沛的十一月初,會在玄武岩的淺坪上,覆蓋整片綠色薄紗。澎湖的人啊,就在這濕滑寒冷的冬季,著涉水裝,提著長形微微上翹的鐵條、竹桿、尺棍,趁著漲潮逆著水去探尋海菜,拿著桿子在海中攪拌,像是捲棉花糖一樣把海菜捲上長尺,俗稱「遛海菜」。這樣在海水攪盪的海菜,自然就先初步去掉泥沙和石子。在把海菜從棍子上刮進網袋中,當作一整年的海味食糧。

不過要小心濕滑的礁岸,採集海菜,實在是考驗海裡討生活的人啊。所以當地都說:「滑倒青菜仔坪,痛甲叫俺娘」跌一大跤,一定是要叫媽媽的,爸爸都在船上,等到爸爸來,心裡的傷口已經結痂。

 

對日輸出,別於日韓的野生海菜成為青海苔味

 

澎湖的「綠金」,就是靠未出海勞動的人撐起來的啊,利用寬廣的潮間帶,帶著短桿,捲著日本人喜愛的大海滋味,大阪燒、章魚燒上灑上的海苔粉啊,就是礁膜做成的滋味。

1980年代,日本對於礁膜(青海菜)加工做出的商品深受市場喜愛,無論是拿來做成青海苔粉,或是醬油燉煮做成海藻醬,要不就直接加入湯、味噌,對於提升鮮味和營養上礁膜深受喜愛,國內已經發展人工栽培模式,不過國內需求量很大,還是有部分仰賴進口。

澎湖的海菜,就在此時對日輸出,人們彎著腰在漲潮的海水中「遛海菜」宛如拾穗,相較日本人工養殖,澎湖島民代代傳承的採集文化,跟著季節採收,這樣集體勞動的身影在日本市場更具話題性。

以海為田的人啊,小心翼翼地在礁岸上前進,一邊揮著採收桿撈起礁膜,左手沿著桿子一抹就是一把,放進浮在水上的採收籃。

 

輸出的高規格要求:潔淨、無砂、無泥,一退冰就能開煮!

 

一籃籃的生鮮礁膜剛採收回來,避免陽光直射就要進A洗淨室處理,在洗淨室內有多個循環清洗池,一道道過濾泥沙、貝類、小石子。

過濾中需要反覆攪拌擾動,經過第一步篩檢。最後呈現具有剔透感的海菜。

B 脫水處理, 洗乾淨的海菜用網袋裝填,放入專用脫水機進行脫水。

C 脫水後送入篩選室,用機器攪打、粉粹,再進行人工篩選。

D 篩選過後的新鮮海菜,分裝、送入急速冷凍(本產品是冷凍鮮品),維持原來較多藻類營養。

E 若以乾燥、加工販售,先平舖在曬網利用太陽和海風自然曝曬風乾,經由2~3日才能脫水、殺菌、乾燥做成海菜乾。

 

簡單好食用  澎湖農會的推薦用法

 

 

 

規格說明

冷凍盒裝,300克

運送方式

冷凍配送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